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浏览文章

唐山大地震45周年祭|灾害来临,该往哪里跑?关于避难场所,这5件事你必须知道!-金太阳国际app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28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阅读次数:次

今天(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5周年纪念日。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使唐山这个有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遭受灭顶之灾,24万多鲜活的生命葬身瓦砾之中。

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我们永远也无法预知“明天”与“意外”哪个会先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

近期,应急管理部会同有关部门对2021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据统计,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共造成2801.9万人次受灾,156人因灾死亡失踪,29.7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3万间房屋倒塌,45.1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408.6亿元。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灾害,我们都知道要逃命,但是,你知不知道在发生地震、火灾、爆炸、洪涝、疫情等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时,我们到底该逃向哪里呢?

答案就是:应急避难场所!

当灾害来临,要想提高生存几率,平时就要多做准备。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应急避难场所你应该知道的5件事。


一、什么是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是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用于民众躲避地震、洪水、火灾、爆炸、疫情、建筑物倒塌、恐怖袭击等重大突发事件。


二、应急避难场所具备哪些功能?

应急避难场所具有应急避难指挥中心、独立供电系统、应急直升机停机坪、应急消防措施、应急避难疏散区、应急供水等11种应急避险功能,形成了 一个集通讯、电力、物流、人流、信息流等为一体的完整网络。

应急避难场所根据功能、规模和开放时间等,可分为三种类型:

紧急避难场所:灾后就近临时避难场所,也是避难人员集合并转移到固定避难场所的过渡性场所,包含应急休息区、厕所、交通标志、照明设备、广播、垃圾收集点等功能。

固定避难场所:避难宿住区、物资发放、医疗卫生救护区等;

中心避难场所:单独设置有避难宿住区、应急停车区、应急直升机等应急通信和供电等设施。


三、哪些场所可能是应急避难场所呢?

一般开阔地带都有可能是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根据用地类型可分为两大类: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园、广场、公共绿地、体育场、学校操场等开敞空间。

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校室内场所、体育馆、影剧院、社会旅馆、救助站、度假村、人防汽车库等公共建筑。


四、如何判断哪些场所属于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附近都设有明显的标志牌,提示方位和距离。

这些应急避难场所中的应急标志你注意过吗?


五、怎样快速找到应急避难场所?

1、熟悉居住地的周围环境。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就设置在居住区、办公区、商业区等人群集中的区域及其周围。出门散步时,多留意周围的应急标志、应急疏散路线、避难场所的出入口等;

     

2、通过查询相关网站、公众号或者地图软件了解避难场所的位置信息。最好提前了解场所和路线,防止灾害发生时出现断网、断电情况。

3、应急疏散时,采取就近原则,迅速到达最近的避难场所。减少对外部紧急救援的依赖,缩短依赖外部救援的时间。

4、平时应积极参与应急避险培训和演练,提高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等。 

5、除正规建设和标识的应急避难场所外,在紧急情况下,学校、开阔地、小公园等地方也能作为临时避难场所。


最快最有效的避险方式

先去空旷地点

然后再向应急避难场所转移!


这些知识人人必须知道!

请速度收藏并转发给家人朋友

让大家多一份应急避难常识

多一份生命保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