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浏览文章

有限空间又双叒叕夺命!央视最新发布《应急时刻:防范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视频-金太阳国际app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16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阅读次数:次

近日,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生命线》周末特别节目《应急时刻》播出“防范有限空间作业风险专题报道,剖析有限空间事故案例,详细介绍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注意事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https://v.qq.com/x/page/l3279k7vxud.html)

有限空间因空间狭小,通风不畅,不利于气体扩散,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导致作业人员中毒、窒息。

然而,一些企业对有限空间中毒亡人风险认识不清,不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要求,安全培训不到位、防护装备不齐全,盲目施救问题突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教训极其惨痛。

 

01.“8·21”北京南水北调支线工程有限空间作业事故

2021年8月21日,南水北调支线工程第二标段(大兴区黄村镇新凤河和念坛引渠交汇处东300米)工地分水管检修井内发生一起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造成2人死亡。

事故起因:

未按照作业规范开展有限空间维护作业,作业现场未配备通风、检测、个体防护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装备,意外情况下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02.南水北调工程“4·29”4人有限空间中毒事故

2020年4月29日,位于房山区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北京段工程停水检修项目施工现场,北京某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4名作业人员进入排空阀井内进行除锈刷漆作业时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

事故起因:

施工单位作业人员违章进入排空阀井有限空间进行涂装作业,吸入混合性气体(三氯甲烷等)导致急性中毒事故。

 

 

03.武汉市郑店街“9·23”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

2019年9月23日,武汉某路桥有限公(分包单位)在凤杨大道一排污检查井进行清淤作业,1名现场人员入井作业时晕倒,现场另3人发现后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下井救人,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最终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391.06万元。

事故起因:

一是发包单位未与分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放任分包单位违规作业。二是劳务分包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不具备从事相关作业的安全生产条件,临时招聘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就组织人员开展有限空间作业;现场作业时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且在事故发生后,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04.绍兴上虞舜欣劳务有限公司“9·20”中毒和窒息较大事故

2018年9月20日,上海市北翟路一在建的虹桥污水处理厂工地内,作业人员在进行高效沉淀池区域钢管脚手架拆除时发生事故,造成4人死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73.89万元。

事故起因:

从业人员进入存在缺氧状况的有限空间进行作业,导致事故发生。其他人员在现场状况不明,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有限空间事故暴露出的5大问题

01.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

未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污水池、化粪池、沼气池、腌渍池、纸浆池、市政管道、地下室等各类有限空间,在清淤清污和检维修作业过程中极易造成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和缺氧窒息事故。

事故单位没有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未落实危险作业审批制度,未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作业程序,在检测、防护、监护等安全条件未确认情况下实施作业,导致事故发生。

 

02.现场应急救援处置不当

由于事故单位和现场人员缺乏基本的应急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缺失个体防护器材和应急装备,在没有弄清致害因素,也没有采取可靠防护措施情况下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03.对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

事故单位相关管理制度和作业规程不健全、不落实,防护器材和应急装备配备不全,没有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措施缺乏针对性,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04.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

无知者无畏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据统计,90%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

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组织过有限空间知识培训或安全培训质量不高,从业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意识严重不足、对作业程序不清楚,监护人员缺乏监护救援知识和能力。

• 博晟安全于国内首创、自主研发的多款安全培训智能终端,适用于多种安全培训使用场景,集建档、考勤、培训、考试、阅卷等功能于一体,内置多媒体安全培训课件,寓教于乐,能有效提高安全培训效率和效果。

• 企业可借助多媒体安全培训工具箱安培魔盒等新一代安全培训终端工具,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新手段,更加高效、规范、便捷地开展和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 多媒体安全培训工具箱:体积小巧、便携可提、功能齐全,支持随时随地开展培训,培训、考试、答题、阅卷、归档等一步到位,能有效解决传统安全培训中考评低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减负,对于企业安全培训及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 安培魔盒:自带投影、内置成体系的多媒体课程,可随时随地开展一次安全培训,并具有刷身份证考勤、多媒体培训、扫码手机考试、自动归档等便捷实用功能。业主方可将组织专题培训权限下发至外委单位管理员,组织作业人员开展常态化安全培训学习,安培魔盒培训记录自动同步至人员档案,业主方可随时随地查看各外委单位专题培训情况,为外委单位评价体系提供数据支撑。

 

05.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部分地区对相关行业有限空间监管工作不够重视,对相关制度规定和安全知识技能宣贯培训工作不到位,监督检查和执法处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有限空间事故的预防措施

有限空间历来是威胁员工生命安全的“隐形杀手”。有限空间安全事故一再发生,代价无疑是惨痛的,也给我们重重敲响了警钟。

那么我们应该做好哪些预防措施,更有效的控制及防范有限空间事故呢?

01.作业前应审批并进行相关培训

 

工人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经过园区和企业的审批,并对工人提出安全要求,指派现场监管人员。


02.作业前应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识

 

开始作业前,现场监管人员要与工人共同在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识以及警示说明。警戒区域的设置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用三角锥型“雪糕筒”捆绑警戒带将作业现场进行围挡;

(2)用“户外伸缩式围栏杆”将作业现场进行围挡;

(3)用“铁马护栏”将作业现场进行围挡;

(4)在周围设置警示说明。


03.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

 

完成“通风、检测”后,工人在进入前还应佩戴符合要求的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与应急装备,主要有:安全帽、防护手套、防护服、安全鞋、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呼吸器、呼救器、充气泵、安全带、防爆对讲机等。


04.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保持出入口畅通,以便空气的流通和面对紧急情况能够及时逃生。


05.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现场,并与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联系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监护人员应到场,并密切关注工作人员状况,定时询问情况,以防事故发生和及时处理紧急情况。


06.发生事故时,严禁盲目施救

 

如有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晕厥等情况,切不可盲目施救,外部救援人员进入前,也必须先对里面的气体情况进行重新检测,佩戴好防护用品后才能进入开展救援。

部分内容来源:应急管理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