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安全风险管控:强化科技引领支撑,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金太阳国际app
科学研究表明,过量的碳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我国碳排放量从建国初7858万吨到2020年已达到102.51亿吨,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
为了减少碳排放量,我国从“十一五”期间就开始节能减排,并逐渐取得成效。在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首次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与承诺,并在随后多次重大工作会议和对外问答过程中提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
低碳转型,政策先行。“双碳”目标的提出,对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碳中和、碳达峰国家政策规划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碳达峰是指在某一时刻,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随后逐步回落。本质上碳中和和碳达峰都是为减少碳排放量所设定的目标。
早在2005年我国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就提出要节能减排,而我国首次明确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是在2020年9月份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
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世界表示我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并且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0%-65%,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远目标。
随后自至2021年3月28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共七次在重大国际场合就“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
为了落实“双碳”目标,全国各地区、各省份在政策行动上也积极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在各地方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十四五发展目标和规划以及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中,纷纷重点部署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推进新能源发展。
2.“双碳”目标实现,数字赋能加持
在当下各个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创新升级的背景下,推进“双碳”目标稳步落实、推动新能源领域更好更快发展的路径也更加明晰。
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重构了现代能源管理系统,支持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在能源数字行业的推广应用,进一步促进能源利用方式的重构、能源商业模式的演化、能源资源配置的优化,提高了能源供给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能源利用的整体效率。
能源数字经济不仅用数字技术为能源系统赋能,而且将一种数字时代特有的新发展理念、新要素组织方式、新市场规则引入现有能源体系,让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深度融合,从而构建更为清洁、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最终为“双碳”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电力行业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领域和排头兵,其低碳发展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双碳”目标下,电力行业最根本的转型发展路径还是技术和创新,在减少自身碳排放量的同时,加快电力替代,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最大程度提高新能源发电的利用效率,实现电力行业减碳目标。
在电力行业紧盯新能源领域技术创新的同时,安全风险管控亦尤为重要。
安全生产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障,以新技术、新产品的融合应用为新能源行业安全发展“赋智赋能”,是国家“双碳”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必然选项。
3.新能源安全风险全面在线化管控
作为国内专业的安全生产在线平台服务商,博晟安全依托新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从新能源工程建设各个要素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出发,创新研发打造了新能源安全风险管控云平台,旨在协助新能源领域用户全面管控各类安全风险,为“双碳”目标顺利落地保驾护航。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