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浏览文章

施工企业的“健康码”!实名制安全准入守护工地安全-金太阳国际app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02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阅读次数:次

“进入公共场所请出示“健康码”,经测温检验无异常,经过信息登记后方可获准进入……”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限制了人们的正常出行和生活,而“健康码”的及时推出,促进了全国各地陆续有序复工复产,成为“外防输入、内防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

后疫情时代,出示“健康码”作为个人出行的电子凭证,已经成为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公众逐渐习惯的生活场景。

那么,由此及彼,“健康码”的形式可以如何运用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呢?

“健康码”其实就是绑定人员信息,根据人员各类信息判别是否允许准入各类场所。同理,施工现场的人员准入也自有一套标准,即人员实名制管理。


建筑工人实名制准入政策要求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规范市场用工秩序,加强建筑用工管理,维护建筑施工企业和建筑作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推动作业人员实名制准入。


如何选择实名制准入技术?


根据住建部2020年6月印发的《关于2019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的通报》,2019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772起、死亡904人,与2018年相比,事故起数增加39起、死亡人数增加64人,同比分别上升5.3%和7.6%,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尤其在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中,高处作业坠落事故、物体打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2/3以上,且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人因事故占比超过90%;

二是90%的受害者是一线操作工人。

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人防”是安全管理的短板,一线操作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亟待提高,消除“工人的不安全因素”是工程建设安全管控的重中之重。管控“工人的不安全因素” ,就是要加强人员实名管理(降低风险输入)和夯实安全培训效果(提升风险抗力)。

因此,真正实现对作业人员的实名制准入管理,不仅仅需要登记人员信息,同时还需要兼备安全培训和现场安全管理等安全准入管理功能进行联动。


博晟安全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作为国内专业的安全生产在线服务提供商,武汉博晟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晟安全”)以国家实名制安全准入相关政策要求为导向,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创新提出并研发构建集实名制管理及安全准入管理于一体的 “实名制安全准入管理体系” ,整合并打通人员实名制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和现场安全监管等关键环节,通过便捷化的实名制建档机制、趣味化的安全培训方式、智能化的准入监管手段,有效提高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实名制安全准入管理效能,确保安全生产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实名制管理及安全准入管理一体化


以年龄、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合同等信息结合人员安全培训、安全管理等情况设置现场准入条件,严把安全准入关,能有效降低施工现场人为安全风险。


“安全码”设置

博晟安全实名制安全准入管理系统还参考“健康码”的形式进一步创新,研发推出了施工现场的的专属“健康码”——“安全码”。

“安全码”是按照“一人一码、动态与精细化管理”的原则,由系统根据每一位工人的实名制登记情况、持证情况、合同情况、培训情况、现场违章情况等,动态地对项目员工分配不同颜色的二维码。

通过与现场门禁系统(或用户单位的实名制系统)对接,项目自行设置准入条件,系统可通过二维码智能判断该人员是否符合实名制安全准入条件,实现对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的安全准入管控。

对于没有门禁系统的开放场所,一方面管理人员可以查验工友个人安全码,依据安全码颜色区分和管控人员;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智能便携终端的考勤签到签退功能,实施移动化考勤管理,系统将拒绝被禁入人员的考勤。


以一体化模式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当前,“健康码”已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应用,而二维码的背后关联着的是相关部门的权威数据及后台比对、判别,才有了最后的“风险提示”,助力疫情防控。

因此,要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能力,不仅需要现场准入的“健康码”,更要不断改进安全培训及安全管理能力,以组成更高效的管理体系,用一体化的实名制安全准入管理体系去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