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浏览文章

央视曝光丨应急管理部将建立明查暗访工作常态化机制,全国化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问题突出!-金太阳国际app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22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阅读次数:次

企业出示的工作证无一合格,上面有姓名的无职位,有职位的无工号,有工号的无照片——


7月25日,全国化工行业执法检查工作组循线追踪得出结论:“这里的入厂管理培训不合格。”


工作组专家在对河南省鹤壁市一家化工企业的检查中发现,现场所有人的工作证上姓名、职位、工号、照片等四要素都不齐全,而另一证件安全作业证的内文中“安全教育考核”一栏居然是空白。企业相关负责人又赶紧拿来了政府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证,工作组专家强调:“要知道,那不是上岗的条件,而是上岗的前置条件。企业三级安全培训是不可替代的。”


最终,工作组将查出的一系列隐患移交鹤壁市应急管理局。鹤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洪利民表示:“我们将紧盯所有隐患,督促逐一整改!”


……



以上是近日发生在全国化工行业执法检查工作中的一幕。与此同时,类似的全国化工企业明查暗访工作正在全国多个省份广泛展开。


早在今年6月,在国新办就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和安全生产月活动有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孙华山强调,要“建立明查暗访工作常态化机制,对重点地区实行专家指导服务”。



上半年,国家应急管理部已先后两轮、分派多个工作组赴全国多个省份开展全国化工企业明查暗访,深入排查当前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检查中暴露出一些企业存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重大风险管控不到位、人员素质低等突出问题。


其中,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缺失、走过场、记录造假等安全培训不到位的问题表现尤为严重,为广大企业敲响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警钟。



内蒙古: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三联金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明查暗访组围绕危化品安全常识随机组织了一场闭卷考试,包括总经理在内的3人不及格,不及格率为50%。


吉林:


工作组对吉林省新大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企业没有专门的危化品库房,员工甚至对危化品的概念都不清楚,安全意识淡薄,隐患点随处可见。


广东:


明查暗访组实地抽查惠州深赛尔化工有限公司发现,甲类危险品库保管员脱岗,库门敞开任由无关人员穿行,保管员被询问时对部分库存物品的危险性说不清楚,库房内也找不到出库单。


重庆:


在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明查暗访组通过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测试发现,包括公司副总经理在内的5名安全管理人员中,最高分仅60分,该公司副总经理和安全环保部的2名负责人成绩都只有50分左右。

而在重庆卡贝乐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明查暗访组发现该公司存在对第三方施工单位员工开展《安全生产法》教育培训考试和入场前教育培训资料审查不严等问题,一些考试试卷回答明显是错的,分数却都是100分。


四川:


明查暗访组在四川省彭州、宜宾两地的实地抽查中发现,位于彭州市的华融化工有限公司、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四川北方红光特种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也不理想,甚至存在形式主义。


江西:


在江西蓝恒达化工有限公司明查暗访组发现,该公司员工安全意识淡薄,面对如何判断氯气泄漏的问题,巡检工竟首选用鼻子闻。

而工作组在江西煜旺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发现,主要负责人未通过岗前安全考核。


浙江:


在浙江湖州南方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位自称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对相关安全问题一问三不知,完全不了解情况。

在浙江湖州德清县新溪塑化有限公司,该企业人员对液氨危险性仅停留在“很呛人”的认知程度,液氨罐区、卸车区、充装岗位堆满杂物。


……


针对现场发现的这些问题,明查暗访组均已移交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并要求采取执法措施、跟踪督办落实,责令相关企业立即实施整改。



一些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常常太重视“物”的投入,却忽略了“人”在安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是决定安全生产好坏的首要和核心因素。


国内外大量事故表明,在构成伤亡事故的人与物两大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各类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在事故原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占90%)。其中,技能知识和操作规程掌握不足、安全意识不高是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


而这些,都与安全教育培训有着极为直接的关系。


安全,是一切生产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而安全培训,则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石。通过安全培训,让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提升人员安全素质,不仅能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和事故,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同日常安全检查一样,安全培训的重要性目前已被广泛接受。近几年,“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更是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国务院安委会发布的《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安委﹝2012﹞10号)及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工作的意见》(安监总培训﹝2012﹞57号)中均强调:“安全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




那么,企业安全培训工作应当如何落到实处呢?


现阶段,部分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依然停留在形式上,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往往严重落后于当前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再加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来源复杂、年龄跨度大、文化素养也参差不齐,种种现实因素导致传统的教育手段、落后的教育方式以及因循守旧的培训组织形式,都无法有效实现安全培训的目的,也无法真正消除“安全培训不到位”这一“重大隐患”。


事实上,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绝不能被简化理解为安全规定的“传声筒”。为了真正达到安全培训的效果,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趣味性,面向不同的培训对象,设身处地的制定容易理解接受、符合受训人员“口味”的课程方案。


同时,身处互联网时代创新浪潮的洗礼下,企业更应秉持与时俱进的心态,积极拥抱新兴的技术变革,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方式,推进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升级换代”。


例如,可引入现代化的线上安全培训管理网络平台、安全培训智能化终端、移动学习app、虚拟现实(vr)安全体验场景等目前全行业正广泛应用的各类新式培训手段,使从业人员在可互动、可感知、可体验、可实操的全方位培训状态下,能够更加主动、高效和直接地获取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


借助技术创新改进安全培训的形式和手段,除了能有效解决培训效果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程序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等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企业安管人员使用多媒体安全培训工具箱开展安全培训和管理工作为例——


依托系统内置的专业课程,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培训需求,预先选择或自由组合创建个性化的安全培训方案,免去了繁琐的方案、课件制作等筹备工作;通过身份证、指纹等自动考勤建档功能,可一键实现批量化的人员管理工作;而培训内容、考核试题等均以多媒体形式现场自动播放,实现了培训及考核的自动化、无纸化。


同时,安全培训和考核的全过程记录均可自动形成一人一档的规范化、标准化培训档案,并支持导出、打印、签字、纸质留存等,完全符合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相关要求,为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留下有效管理痕迹。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实施安全发展战略。


安全教育培训,是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确保企业安全发展的首要关口。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形势下,如何将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多媒体等多样化的创新技术手段与安全培训工作深度结合,进一步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推动安全生产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乃至未来广大企业都必须直面的一道“必答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