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组建议全集团推广!广州地铁“基于vr及信息化技术的地铁施工安全及实名管理应用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金太阳国际app
近期,《基于vr及信息化技术的地铁施工安全及实名管理应用研究》科研项目在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顺利完成验收。
该项目由武汉博晟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晟安全)与广州地铁集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工程实验室)合作完成,对地铁施工安全培训信息化应用、vr事故体验、实名制安全准入管理等进行了系统化分析研究,并基于项目研究形成了多项创新成果。
鉴于该科研项目形成的科研成果实用性较好,在11号线、18号线、21号线、22号线等线路试验应用效果突出,对地铁施工安全及实名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广州地铁集团专家组一致建议,可将科研成果全面推广至广州地铁目前在建及后续开建地铁标段项目,并在各标段应用中持续完善。
作为国家工程实验室合作单位,博晟安全与实验室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等领域长期保持着紧密合作,突破性地打造了“多媒体安全培训 vr事故体验 实名制准入管理”一体化的安全教育培训新模式,已成功落地部署于广州地铁多条线路工程项目,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有效提升了广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为我国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安全管理模式创新树立了典型范本。
▲ 地铁施工安全事故vr体验视角截图
延伸阅读
▼
以实名制安全准入模式为抓手
打好“培训 管理 准入”组合拳
人的不安全行为,始终是酿成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一条潜在“导火索”。要想有针对性地管控人的不安全行为,从根本上提升人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必然离不开“安全教育培训”。
针对轨道交通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难题,广州地铁、深圳地铁、昆明地铁、大连地铁等全国多地轨道交通施工项目积极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引入博晟安全“实名制安全准入模式”,将安全教育培训与现场安全准入管理工作直接关联起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企业通过对项目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准入管理,施工人员的个人安全培训记录将自动同步至管理平台,入场前其培训记录符合智能门禁准入条件方可获准进场作业。依靠实名制安全准入管理,轨道交通施工项目现场严把准入关,实现了从源头上提升人员安全素质,控制人员违规作业安全风险。
vr技术打开安全培训新天地
施工安全再添科技“防护罩”
基于实名制安全准入模式,博晟安全进一步探索和丰富安全培训的形式与内容,设置了观摩式/互动式/体感式vr安全体验、游戏化安全学习、安全实操训练等多样化的环节。
▲ 建设工程微型安全智慧教室:集多媒体安全培训、vr体验和信息化管理于一体的多功能安全培训智能设备。
其中,vr安全体验“全沉浸式”的第一视角操作、事故伤害冲击体验、第三视角剖析回放等,高度还原了施工现场诸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逼真的事故发生及伤害体验过程,让现场施施工人员在虚拟现实场景中亲身体验一场终身难忘的安全教育。
▲ 建筑一站式vr安全培训体验馆:集动感vr伤害体验、多媒体安全培训、vr安全教学、安全实操训练、实名制安全准入管理于一体的流动式现场安全培训场馆。
同样,施工人员的培训、体验、实操等全过程数据均自动记录在实名制安全准入管理系统中,并可与智能门禁准入实时关联,借助进场前的这一道“准入”门槛,全方位提升施工人员安全素质。